辟谷知识

立冬,再谈节气辟谷养生

按天文星象,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分别表示四季开始。但按气候来说,春分、夏至、秋分、冬至方是人体感觉的四季开始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,秋分而天气渐凉,等等。养生之理,上合乎天地,下应之于人。中医治病及辟谷养生亦皆从天地之道而来。故善学医者当按天文星象来区分四时,以为理论依据。

此篇虽然专谈立冬,但二十四节气的任一节气,都离不开天文背景。因此,谈论节气,先需建立一个天文的基调出来。

善辟谷养生者,当察天则地,与四时同步以养其正气。故需关注天地气机变化。一则,二十四节气是为天地气机一大变化,其中尤以立冬、立春、立夏、立秋及春分、秋分、冬至、夏至为明显。二则,重视六气转化的时机。六气分主于二十四节气,各经历四个月,显示一年季节的不同变化规律。

日月运行,天地变化,气机流动,人亦应之。一年之中有些特殊日子对养生康复意义重大。冬至为阴极而生阳;夏至为阳极而生阴,二至为阴阳郁极而动之日,最是紧要。春分、秋分平分阴阳,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为四时更替之始。二至二分四立,乃天地变化之大关节,这些日子天地阴阳气机变化相对较大,最易影响健康。故凡逢重要节气,需养之以使人气顺利过节,则身体康健,疾病不作。若不顾四时变化之节气而妄耗精神肾气,致使正气不足,则于节时或生疾患。慢性病人尤需于节日养生,静心安神以度之。重病危病正气本已不足,遇节每有不测,盖因正虚不耐折腾,猝然而失去生机也。

节气辟谷养生的原则是:顺应天地,勿扰乎阳,勿动乎情,使志意收藏,以顺乎天地变化。明乎此,则当应时辟谷养生,可长保健康。

立冬与五运六气

按一年四季来看,立冬为冬天之始;若按六气划分,则立冬仍属五之气阳明燥金,要到小雪则主气变为太阳寒水。由此说,立冬之后的十五天里,燥金与寒水二气共同主时。

比如,2018戊戌年,此年的大运(也叫中运)为火运太过年(若为癸年,则为火运不及年),主全年气候比较炎热。

再分而论之,若按六气分析:

2018.8.30—2018.9.23太商 少羽 少阳相火 厥阴风木 秋天,本来就干燥,客运还是水不及,所以表明上会出现干燥的现象。而六气,作为相对静止的气候,又会出现相火刑金,而且还有一重厥阴风木,此时就会出现气候多变,很多感冒,或者说流感就是在此种情况下发生的。

2018.9.23—2018.11.11太商少羽 阳明燥金 少阴君火 秋分之后,因为秋天的干燥加上了君火和水不及,所以2018年的秋天,会有秋老虎出现,此时农民的丰收将指日可待。但是,作为受不了热的人,这年的秋天将异常难过。 这个时候重点防护的对象就是气虚,要预防中暑情况发生。

2018.11.11—2018.11.22少羽少角 阳明燥金 少阴君火 到了冬天,水不及,自然就会有土克水,也就是肾脏的功能得到了抑制,本来今年的主要疾病就是寒水和火太过导致的疮疡之类的疾病,到了冬天还有肾虚,很多肾病就需要重视了。

2018.11.22—2019.1.20 少羽 少角 太阳寒水 太阴湿土 整个冬天,因为有太阳寒水、太阴湿土两个寒湿在,虽然中间还有一些风,但是始终不能驱散寒湿,所以2018年的冬天也会比较冷。少羽本来会使气候稍微暖和一些,奈何有太阴太阳两重寒湿呢?

2018年的冬天,注定要比往年来的更晚一些,但是并不影响它成为一个寒冬。心阳虚弱者,2018年冬天要多加小心。

也就是说,2018年立冬之时有五种不同的气机搏杂其间。人生于天地之间,亦必然受此五种气机影响。由此说,不管是辟谷养生还是治病,均需明晓天地气机的变化。

什么是冬藏?《黄帝内经·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中说:“冬三月,此谓闭藏。水冰地坼,无扰乎阳,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,使志若伏若匿,若有私意,若已有得,去寒就温,无泄皮肤,使气亟夺,此冬气之应,养藏之道也。”浅显地来看,一年之中到了冬季,身心层面着重在“无扰乎阳”,注重护持好一阳初生,伏匿心所,起居有常,保暖无泄。这也是一种个体生命的养藏之法。

从人的一生来看,冬为亥月的起始,冬天是人生最有智慧的时候。亥为水,代表了智慧。人生的冬季,我们的个人能力最强的时候。这个时候辟谷并要帮助指导初学辟谷养生的朋友,以水去生木。生对了,就是养藏之道。我们知道,木是蓄水的。水要藏到木里去,而不是藏到土里去。然后,木生火,火生土,五行转动起来才是活的,充满生命力的。这就是中国文化中五行的智慧。

从天地的范畴去看,《黄帝内经· 上古天真论》中说:“夫阴阳四时者,天地万物之根本也,是以圣人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。”所谓“阳化气阴成形”,所以集大成者实际上是奉行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的,这才是根本。

“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”,这就是众妙之门,奥妙就在这里:生长的秘密,自然之道的规律、法则都在里头,跟万物一样。这也是我们的归路,人生只有这一条路是归路!

《华严经·净行品》中说:“自归于法,当愿众生,深入经藏,智慧如海。”冬藏的本质,收是一种养,藏也是一种养,收藏二字,是一种保护。

立冬与阴阳变化

一年中的大气,秋降冬沉,春升夏浮,此是自然之道。升浮降沉的其实是太阳提供的暑热阳气,在立冬时收降而下的阳热开始沉潜于地下深层的水中。自立冬开始,天气之间阳气由收变敛,由降变藏。我们都知道入冬之后,地下的矿井之中反而是热的,因为阳气敛藏到了地下深处。人感天地气机变化,机体阳气亦渐敛藏于肾水之中。

立秋之后,天气越来越冷。此时如果天气不寒反热,则最影响来年的春气升发。概因此时所收藏的阳热暑气乃是来年春天升发的阳根。立冬时节阳气不沉反浮,则阳热不能深藏,来年春夏便无阳气升浮上来。导致的恶果是不只是庄稼颗粒无收,人亦多发传染病。俗话说,“瑞雪兆丰年”,其实就是这个道理。北方的冬天多种有小麦,小麦需过冬而后才能抽穗结子。

小麦与人一样,亦需在冬天阳气尽力收藏,然后开春后方能生长旺盛。而大雪最助阳气之藏,小麦被覆盖于大雪之下,天之阳气深藏于根部。冬能藏精,至春则阳气升发健旺,产量自高。人亦如此,必于冬天深藏阳气,方能来春健康不病。

从这个角度来说,辟谷养生要时刻保持着对待身体敬畏的思维,对于生命现象、生活所见及自然规律要有思辨的分析。比如吃什么健康,不要总想着维生素、蛋白质,要分析食物的四气五味;雷电固然是带不同电荷的云层碰撞,但也要知道冬天打雷会外泄敛藏的阳气,至春易生温病;“瑞雪兆丰年”,是因为阳气更好地收藏。如此之类,皆需存心。

因此,冬日辟谷养生当重视阳气的敛藏,无扰乎阳,无耗其精。平时安神定志,使君火清明,以免妄动相火,伤精扰阳。复食调养需重视养阴,根据体质,虚者补之,寒者温之。冬日天寒,宜食温,但勿过燥热。

节气辟谷,及在阴阳变换之时,藏”气充足,阴气盛极而衰,“化”气莅临,在此“藏”气转“化”之际,人体也一样需要做一个彻底的排毒清理,为完成生命正气一气周流而顺时借势,即古人所言的“辟谷闭关”养生。

节气辟谷的11大益处:

一、胃肠系统修复;

二、清理身体的宿便及毒素;

三、清理优化血液系统;

四、体五脏系统得以微修复(自动);

五、大脑得到放松静养;

六、有利于激活身体潜力;

七、有利于激活生命潜能;

八、身体器官功能得以微修复;

九、改善睡眠品质附带好处:

十、塑身美体,神奇减肥;

十一、美容容颜。

入冬之后,当如何养生?《内经》早已给出了入冬养生的总原则:“水冰地坼,无扰乎阳,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,使志若伏若匿,若有私意,若已有得,去寒就温,无泄皮肤,使气极夺。此冬气之应,养藏之道也。”以下分而析之。

冬天寒冷,寒则伤阳,而万类生命必需依赖阳气,若阳气受损则影响生命,但生物各有其过冬方式。比如,树木则叶落归根;蛇、青蛙、乌龟、蝙蝠、熊等则冬眠;大雁、燕子等迁往暖和的地方;兔子、鹿、狐狸、麻雀、乌鸦等加厚身上的皮毛或羽毛。这都是动物的本能,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:敛阳归根,保暖避寒。

天地之间逢寒冬则树木凋零,万类萧条,生命都去哪儿了?——都在避寒过冬。人为万物之灵,人比万物更适应冬天,所以人可以在冬天照常工作、学习、生活。但冬天水冰地坼,阳气闭藏,一切生活起居、工作锻炼、精神情绪等活动都当掌握一个原则:无扰乎阳。若扰阳则必然伤肾。

冬天阳气收敛于地下,虽然外面天寒地冻,但地下却是温暖的。动物知道藏在土里冬眠,不吃不喝,这是养阳,是使阳气归根。受天地规律影响,人的阳气入冬后亦敛藏于肾水之中,此时就不能瞎折腾,比如:有人冬季长跑、冬练三九、破冰游泳等等,这都是妄耗阳气的行为,是逆反自然。

不少人冬天会长膘,这是自然现象。我分析其原因有三:一则,冬天温度降低,我们需要多吃些食物以维持体温;二则,冬天阳气内藏,脾的运化功能增强;三则,冬天运动减少,消耗也减少,慢慢就会凸起小肚腩,这有利于顺利度过冬天。况且,多数动物逢冬都会长膘,这本来就是自然规律。但有人担心长膘而在冬天减肥,这就是逆天之道了。

入冬后阳气是要收要藏的,我们当静以藏阳,而不能剧烈运动以耗阳散阳。由此说,冬天若进行大量运动,这是逆反自然。当然,可以适当运动,但若过度运动也会损伤阳气,照样不利于健康。

有人说,我身体健康,百邪不侵,我就是不遵守自然规律,逆天而行,但也没见生病呀。却不知,《内经》早已强调“人以天地之气生,四时之法成。”意思是说,人是天地生出来的,人的健康亦受天地四时的影响。若逆反自然,或许短期未见不适,但若长期以往,必然影响生机。所谓:“逆之则伤肾,春为痿厥,奉生者少。”